• 首页

  • 资讯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最新行业资讯

    通知公告

    非遗相关通知公告

    非遗文旅

    国内国外非遗文旅

    活动会展

    非遗相关活动会展

    专题报道

    非遗媒体专题报道

    大会资讯

    组委会

    博鳌非遗大会组委会

    走进大会

    关于博鳌非遗文旅大会

    年度评选

    博鳌非遗年度评选

    大会新闻

    博鳌非遗大会新闻

    大会公告

    博鳌非遗文旅大会公告

  • 政策

  • 百科

    非遗百科

    申报指南

    非遗申报指南

    知识窗

    非遗百科知识分享

  • 机构

    非遗机构

    非遗组织机构

    国内外非遗组织机构

    博鳌非遗授权机构

    博鳌非遗运营中心

    国内外各地区运营中心

    博鳌非遗品牌中心

    博鳌非遗大会品牌形象展示中心

    非遗项目孵化中心

    博鳌非遗项目孵化促进中心

    非遗品牌传习基地

    博鳌非遗文旅品牌传习基地

    非遗品牌推广基地

    博鳌乡村非遗文旅品牌推广基地

  • 证书

    荣誉证书

    最新荣誉证书

    最新荣誉证书展示

    荣誉证书查询

    荣誉证书在线查询中心

    荣誉聘书

    最新荣誉聘书

    博鳌非遗最新荣誉聘书

    荣誉聘书查询

    荣誉聘书在线查询中心

管理登录
logo
  • 首页
  • 资讯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通知公告
    • 非遗文旅
    • 活动会展
    • 专题报道
    大会资讯
    • 组委会
    • 走进大会
    • 年度评选
    • 大会新闻
    • 大会公告
  • 政策
  • 百科
    非遗百科
    • 申报指南
    • 知识窗
  • 机构
    非遗机构
    • 非遗组织机构
    博鳌非遗授权机构
    • 博鳌非遗运营中心
    • 博鳌非遗品牌中心
    • 非遗项目孵化中心
    • 非遗品牌传习基地
    • 非遗品牌推广基地
  • 证书
    荣誉证书
    • 最新荣誉证书
    • 荣誉证书查询
    荣誉聘书
    • 最新荣誉聘书
    • 荣誉聘书查询
管理登录

黎凤珍:让白裤瑶服饰“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

分类:专题报道 发布人: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郭凯倩 发布时间:2025-05-17 09:12 阅读:1017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生活着一支仅有4万多人的瑶族支系——白裤瑶,因其保留着原始、古朴、神秘的民族文化,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其最显著的特色是被称为“两片瑶”的白裤瑶服饰,要历经织、染、画、绣、裁等30多道手工制作工序,瑶族服饰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在白裤瑶妇女黎凤珍的带动下,白裤瑶服饰从深山走向国际,成为售价高达上万元的艺术品。

    “白裤瑶服饰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代表和载体。”已过天命之年的黎凤珍,从8岁开始跟随祖母和母亲学习白裤瑶服饰制作技艺,逐渐熟练掌握了染料采集制作、纺纱织布、浸染、粘膏画、刺绣、缝制等工序。她的手指和指甲都泛着蓝色,这是长期浸染蓝靛染料而留下的岁月痕迹。2019年,黎凤珍被认定为“瑶族服饰”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白裤瑶服饰制作工艺复杂,一件手工盛装要耗费近2年时间才能完成,对制作者的耐心和技艺要求极高,因而能制作白裤瑶服饰的人越来越少。“祖祖辈辈的手艺,一定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怀着这样的使命感,黎凤珍在白裤瑶服饰传承之路上坚定前行,并想方设法扩大传承面、壮大传承队伍。黎凤珍不仅引导丈夫、女儿、女婿等家人投身白裤瑶服饰制作,还发动白裤瑶群众参与,在自己的工坊组织大家学习浸染技术,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带。她走进博物馆和中小学校开展瑶族服饰刺绣技艺普及,还多次带队到全国各地的展会上展示白裤瑶服饰文化……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白裤瑶服饰文化和技艺传承,跟着黎凤珍学习白裤瑶服饰制作的有1600多人。

    传统技艺需要在时光的打磨中不断更新,黎凤珍坚信这一点,在普及的同时不断琢磨如何改进技艺。以瑶族服饰传统制作技艺为基础,黎凤珍在布料浸染技术、手工图案刺绣等方面大胆创新,利用自制的蕨菜灰、瑶家酒和蓝靛等原材料,使布料颜色更均匀持久,穿着也更加舒适。

    黎凤珍一直致力于通过产业化让白裤瑶服饰“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她认为,只有自主创业、扩大规模,才能让白裤瑶服饰走得更远。2018年,黎凤珍设立南丹县凤珍蓝靛染布坊、南丹县朵努手工坊、白裤瑶染坊三处非遗工坊,探索“工坊+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她的带动下,100余户农村妇女实现了居家就业,工坊年营业收入超过200万元,白裤瑶服饰制作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黎凤珍也因此入选了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

    随着南丹旅游业的发展,黎凤珍开始学习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利用蓝靛染布、瑶族纹样等元素开发出首饰、家居摆件、服装配饰等产品。“希望通过这些文创产品扩大瑶族服饰文化的影响力,让游客把白裤瑶的技艺带回家,把白裤瑶的文化传得更远。”黎凤珍说。她还把工作室“搬”到了景区里,开展白裤瑶传统服饰和手工文创产品销售、传统服饰半成品加工、手工艺体验等项目,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推广和售卖,进一步拓宽了增收的渠道。

    2024年,黎凤珍的白裤瑶民族服饰产业楼在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团结社区建成,这标志着她在传承和发展瑶族服饰的道路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今年4月底,黎凤珍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白裤瑶中首位获此殊荣的劳动者。“我希望把这个产业越做越大,让更多人了解白裤瑶文化,也让更多的白裤瑶群众从中获得收益。”踏上新征程,黎凤珍信心满满。

 

    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文化报】,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至原文链接阅读。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促进非遗传承传播,展示优质成果,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或电子邮箱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来源: http://www.boaofeiyi.com/index/details?did=617&p=63&t=a
0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下一篇:非遗正青春

热门推荐

  • 黎凤珍:让白裤瑶服饰“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
  • 非遗正青春
  • 《条例》护航,玛纳斯传承不止步
  • 草原上的非遗工坊“生长”中
  • 龙舟竞渡迎端午 千年文脉焕新彩
  • 数字驱动 非遗焕新——​非遗数字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
  • 非遗就在我们身边
  • 人民日报专题报道:把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联系我们

0898-62706888-7561

海南聚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手机:请留言获取

电话:0898-62706888-7561

邮箱:631160710@qq.com

地址: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东屿岛远洋大道1号

版权所属:海南聚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网站技术支持:成都聚云优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备案号:琼ICP备2024026505号 关于我们 版权与免责声明
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东屿岛远洋大道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