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踏青出游正当时。

游客在杭州西溪湿地深潭口古戏台观看花朝节表演。 新华社 供图

01
广州永庆坊:非遗“土著”焕新老街

作为广州历史文化街区首个“微改造”的试点,几年来,永庆坊通过“修旧如旧、外旧内新”的“绣花功夫”,育成了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岭南文化的新姿新貌。
如今,许多游客都会在永庆坊街区入口处的“赵家狮”工作室中徜徉片刻,买上几件醒狮主题文创产品。“两年来,来我们非遗馆的游客超过30万人次。这是我们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说。
02
浙江松阳:民宿里的非遗传承体验点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有着1800余年建县史。这里山环水绕、风光旖旎,不仅保留着百余座格局相对完整的古村落和古民居,更有20余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2017年9月,原文化部非遗司委托北京师范大学针对民俗类非遗项目在松阳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试点研讨班。研讨班挖掘整理松阳的民俗资源,推动了当地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以及非遗与旅游的融合。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不再满足于游山玩水,更注重一地的人文古迹和民俗风情。目前,松阳已在四都乡平田村的“云上平田”、四都乡西坑村的“云端觅境”和大东坝镇石仓片区的“鸣珂里”设立非遗传承体验点,将松阳文化、风物、民宿有机融合在一起,构建符合现代需求的公共体验点。
松阳“茶缬坊”文创工作室扎染师在为游客讲解扎染技艺。 摄影 叶大宝
03
秦淮灯彩:千年灯彩 点亮现代生活

2023年,第37届中国·秦淮灯会上游人如织。摄影 方飞
秦淮灯彩亦称“金陵灯彩”、“南京灯彩”,是江苏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汲取了中国传统纸扎、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艺术之长,在制作中综合木工、漆工、彩绘、雕饰、泥塑、编结等诸多工艺手段。明代是秦淮灯彩发展的鼎盛时期。明初到了灯节,人们几乎“家家走桥,人人看灯”。

2023年,第37届中国·秦淮灯会,灯火闪耀的夫子庙秦淮河畔。摄影 方飞
以灯为媒,秦淮将“文化+节庆+科技+娱乐”有机融合,在灯彩的流光溢彩之中展现文旅消费的新业态、新场景,在传承优秀民俗文化、营造新春喜庆氛围的同时,不断释放文旅消费新潜力。以秦淮灯会为依托,秦淮将文化与旅游、经济交融共兴,点燃了文旅经济的缤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