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首届博鳌非遗文旅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致词
博鳌非遗文旅大会组委会
执行主席 孔子学院院长王文江 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感谢各位莅临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参加博鳌非遗文旅大会,在此,我代表博鳌非遗文旅大会组委会对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促进非遗的传播和合理利用,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非遗与文旅的有机融合,不但可积极挖掘和发挥非遗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可极大增加文旅的时间和空间内涵。这是一项崭新的课题,更是一项重要的使命。
博鳌非遗文旅大会组委会着眼非遗与文旅的互动互促,决心通过非遗的传承发扬为旅游产业提供文化内核、注入新鲜动力,通过市场机制和商业运作,将非遗资源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在扩大非遗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促进旅游业更好发展。
推进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示非遗时代魅力,彰显非遗时代价值,既是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也是二者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做好四个转化创新。
一、资源转化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其为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这些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这些实物和场所是非遗的独特资源,是旅游的优质资源,因此,两者融合发展有着深厚基础和广阔前景。推动非遗与文旅的有机融合,就是要把旅游作为传播非遗的重要渠道,把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
二、场景转化创新。
非遗是祖先们在劳动、生活中智慧的结晶,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生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能代代相传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有生动而真切的场景。在非遗文旅融合时,要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做好场景转化创新。在突出非遗的“非物质属性”的同时,突破物质形态的局限,创新非遗展示的形式,既要“原汁原味”地表达非遗的内涵,又要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休闲产品,让人们在旅游休闲过程中,真实地了解、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们保护传承非遗的参与感与认同感、自觉性与主动性。
三、商品转化创新。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结合当今消费与技术变化,强化非遗的商品转化创意创新工作,在文创产品、纪念品、旅游商品的设计上充分展现非遗的文化魅力,不断激发非遗传承活力。
四、机制转化创新。
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探索建立灵活有效的工作机制,着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决定、群众受益”的良好机制。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以人为核心的活态遗产。我们一定要站在彰显非遗时代价值、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高度,通过非遗资源挖掘促进旅游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
博鳌非遗文旅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非遗文旅事业将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鹰击长空,鱼跃海底!祝愿非遗文旅事业之鹰,翱翔九州,飞遍世界!
借此机会,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事业鸿顺、万事如意!
2024年9月27日